保护成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7-11-21分类:古籍修复中心责任者:浏览:

分享到: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广西图书馆作为自治区级古籍修复中心,拥有11万多册的古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古籍,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进行了古籍修复工作,并坚持在年度预算中列支古籍修复用经费,有力地保障了修复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古籍修复工作的水平,2010年1月,广西图书馆对书库大楼十一层重新装修一新,增设了上下水设施、空调设备,供古籍修复中心使用,并添置了大量现代化修复设备。现修复中心占地150平方米,拥有纸浆补书机、晾晒架、古籍修复压平机、移动纸壁、书画装裱桌、厨柜式工作台等专业工具十余台(套)和高档数码相机、电脑等现代化工作用具。修复中心用房全部安装了防盗网并实行视频监控。

  为了保证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和工作的延续性,早在八九十年代,广西图书馆就从各部门抽调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修复工作,通过跟班学习和外出培训,掌握了古籍修复的各项技术。近年来,又先后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北京、上海、杭州、昆明等地参加古籍修复专业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我馆古籍修复的水平。目前广西图书馆修复中心4名专业修复人员均有十年以上的修复工作经验,并全部经过文化部、国家图书馆或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专业培训,具备了修复线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多种装祯形式古籍的能力。

  广西图书馆在古籍修复上坚持遵循“保护第一,科学修复”的原则,对现有技术及水平还未有把握修复的古籍,坚持科学保护、有条件发展的原则,决不贸然修复。为了使修复工作有章可循,广西图书馆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先后修订了《广西图书馆古籍修复质量要求》、《广西图书馆古籍修复登记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文献修复档案》等管理制度,对各种古籍的修复情况、古籍的交接、档案的制作、验收标准等一一进行了细化规定,使其有章可循并实行科学化的管理。在行政管理上,广西图书馆修复工作实行部门主任领导下的组长负责制,统一制订年度修复计划,进行具体修复计划的制定和任务分解,严格做到修复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整旧如旧和过程可逆。

  近年来已独立修复虫柱或老化严重的《莊子通義十卷》(明嘉靖浩然齋刻本)、《訂正通鑑綱目前編二十五卷》明刻本、《春秋四傳三十八卷提要一卷春秋二十國年表一卷春秋諸國興廢說一卷》(明嘉靖福建建宁府刻本)、《李诗选》(明朱墨套印本)等数种国家二级以上古籍以及《王龙唱和词》(清手稿遗照)、《通德类情》(清乾隆刻本)、《田间诗学》(清康熙刻本)、《宋本唐柳先生集》(明刻本)等古籍2000多册,年修复古籍达6000多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