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22分类:工作动态责任者:浏览: 次
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猜猜这次我们会给小伙伴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和感动?话不多说,先来看看这是什么。
一只抽象派的绿色蚂蚱?
一幅山水国画?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然而,其实它只是两张纸的纤维图,通过纸张纤维仪,我们可以看清纸张的微观结构。没想到粗朴纸张的骨子里竟如此“多娇”。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纸,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千多年前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记录和传承的方式。广西的手工特产——纱纸,也许大家见过,它有点像宣纸,但与宣纸是有所区别的。广西各地药材、茶叶的外包装,纸伞、祭祀用品和民间经书、契约家谱的书写,用的大多是纱纸。
广西大化贡川纱纸纤维图
广西都安宣纸纤维图
这是贡川纱纸和都安宣纸的纤维图。都安宣纸主要原料为龙须草,草类原料成纸往往有较好的吸水性和洇墨性,多用于书画创作。宣纸的物理强度、韧性、纸张拉力、耐久性方面都比以韧皮纤维为原料的贡川纱纸差一截,但是龙须草速生、高产,因而价格便宜。
清末纱纸书写的地契
清末纱纸抄写的族谱,已传世5代人
绢保八百,纸寿千年。100多年前用纱纸抄写的地契、族谱至今仍保存完好。所以传统手工纸充满了灵性和生命力。它不仅仅是一张纸,更多的是一份来自手工的温度和永久的文化记忆。这次遗产日,让我们重拾经典,跟大家一起走近具有上千年历史、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贡川纱纸生产工艺,窥探它那行将被人遗忘的前世今生。
一、历史与渊源
民国二十二年《那马县志草略》记载:“纸工,那马唯贡川一乡,村村产为常业”。
《那马县志草略》记载的相关史料1
《那马县志草略》记载的相关史料2
关于贡川纱纸的制作起源,目前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相传三国时期,吴越地区已开始用“彀”(构树)造纸。随着造纸术在偏僻山村的落地生根和迅速传播,贡川成了广西著名的“纱纸之乡”,取当地产之构树皮进行手工制作,制出来的纸细致柔软品质精良且用途广泛。贡川纱纸制作繁盛于晚清,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解放前,纱纸业曾是广西有名的特种手工业之一。时至今日,大化贡川纱纸的生产,依旧沿袭着最传统古老的手工造纸技艺。
二、制法与技艺
“活”的纸,必须严格遵守古法,用植物原料来制造。贡川纱纸制作工艺的过程极其复杂,有煮纱皮、打浆、造糟水、捞纸、脱水、晒纸等几十道工序,缺一不可。其中造糟水所用到的纸药犹如中药里的药引,捞纸技艺需耗费2年时间才可驾轻就熟。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将前功尽弃。现在,到了我们见证那套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的时刻。
1.取材
构树
剥构树皮
晾干存放的构树皮
2.煮料
煮料设备
水烧至冒泡,将浸泡过的纱皮放入蒸锅中,先放纱皮然后加烧碱,再依次一层纱皮加一层烧碱地放置,直至将锅装满,并以石块覆压。每口锅一次可煮1000斤干沙皮,耗时8个小时。纱皮可用手撕碎,方达要求。
3.洗泡
将刚出锅的黑色纱皮用木叉挑入池中漂洗,大约需要半天时间。纱皮逐渐由黑色变成黄色。古时的洗泡环节是放入浅河中浸泡清洗两三天,让河水自然冲刷以洗净纱皮中的杂质,留下皮纤维。
4.漂白
将纱皮投入调好一定石灰比例的水中浸泡,并用手和铁钩时常翻动,纱皮慢慢就变白变软。
5.打料
已漂待打材料
打料
即打浆,利用人力、水碓、石碾等把浆料捣成泥膏状,使浆料中的纤维起毛、撕裂、分丝,能够交织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纸页。打料是人工造纸操作中最繁重的一道工序,经人工捶打的纱皮做出的纱纸韧性大、质量高。现代机械化碾料工具的出现使效率大幅提高,但由于切割刀把纱皮切割得太短,造出的纸韧性变小,品质与手工制作的相比稍有欠缺。
6.备纸药
枯桦,纸浆分散剂
纸药是纱纸生产中最关键的原料,在造纸中起粘和剂的作用。贡川使用的纸药是一种叫做“枯桦”的植物,经传统工艺制作而成。
7.造槽水
造槽水是将纸药、清水、石灰按一定比例加以搅拌,制成能造纸的水。在纸槽中注满水,倒入纸药和石灰膏后用竹划水搅拌大约半个时辰,听到竹竿划出的水声渐弱,感觉阻力减小时即可。造槽水是造纸的核心技术之一,需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搅拌过度,胶水的粘性被破坏,造出的纸拉力小,容易破碎。石灰的作用则是防止槽水变质,更防虫,纸张经过石灰水的碱性特质使得纸张存世时间更长久。
8.抄纸
帘床
楻尺
竹帘
抄纸1
抄纸2
亦称捞纸或入帘,也是一道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工序。抄纸的工具由帘床、楻尺和竹帘三部分组成。先把纸浆和水放入抄纸槽内,使纸浆纤维游离地悬浮在水中,抄纸时将纸帘置于帘床之上,以楻尺固定,投入抄纸槽中抬起,让纤维均匀地平摊在竹帘上,形成薄薄的一层湿纸页,移开楻尺,将托有湿纸页的竹帘取下,覆于湿纸叠上,而后提起竹帘,使其和湿纸页分离,完成一次抄纸的过程。接着再将竹帘放回帘床,用楻尺固定,入水抄下一张纸。
9.压榨
压榨
从纸槽中抄出的湿纸被整齐地放到由水泥台砌成的纸案上,抄纸约达800张就压榨。压榨是纸页成型中最慢的一步,非常讲究节奏,不能着急。榨纸时压力要一点一点地加上去,每次加压须等到不再溢出水分,方可进一步加压,直到干度合适。这一步主要是用机械压力榨去湿纸叠中过多的水分,提高湿纸页的干度和紧度,为后续的揭分做好准备。
10.揭纸
揭纸是最考验技者经验和耐心的一道工序。经过一个晚上的压榨后,湿纸呈半干状态,想将薄如蝉翼的湿纸页一张张完整地揭开,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将纸页揭破。揭纸时需耐心,容不得半分急躁,否则会毁了这张纸。
11.晒纸
将湿纸揭下后,立即贴到墙上,用特制的棕刷来回轻刷,使其均匀的粘在墙上。这一动作必须麻利迅速,趁纸页略湿时尽快让其紧粘在墙上。贡川的晒纸是直接利用房屋外的墙壁,让纸自然风干,晒的时间视天气而定,快则一天,慢则3—4天,待晒干后从墙上揭下,一张纸质洁白、细韧柔软、拉力强韧、防腐性好的纱纸就算完工了。
三、结语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手工制纸环节的繁杂、超高的技术要求和受机械加工冲击的影响,贡川纱纸的纯手工作坊急剧减少,“贡川纱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境地。
民族手工技艺就像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包含了太多鲜为人知的远古故事和岁月的沧桑蹉跎。所幸贡川当地技艺人对纱纸传统工艺的执着和坚守,坚守着将植物转化为纸的传统,让我们看到了对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的希望。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真正理解了纱纸工艺的文化价值,只有真正热爱和守护着这门祖传老手艺,才能让生活的智慧世代相传,才能让纱纸在时代的潮流中得以发展和生存,才能把濒临湮灭边缘的民族瑰宝给抢救回来、传承下去,才能让我们继续书写着纱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