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30分类:媒体报道责任者:浏览: 次
小读者在展厅里参与闯关挑战。本报记者宋延康 摄
▲读者体验雕版印刷。
扫码看视频
本报讯(记者陈蕾)桂香渐起,月华将至。9月28日晚,广西图书馆“阿图家的中国节·中秋”暨“中华传统晒书节”游园会温馨启幕,1500余名读者如“阅”而至,共赴一场集书香、月色与趣味于一体的文化雅集。
晒书,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从最初的晒蠹防蛀、保护典籍,到后来的展示珍藏、交流学问,这一传统不仅体现了古籍保护的多样方法,而且承载着中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与热爱。本次游园会以全新方式“晒宝贝”,特别策划“展厅寻宝”环节,将馆内“殷墟甲骨与居延汉简展”“八桂文化展”“广西人口较少民族拓片展”三大展览串联为一场沉浸式闯关体验。
展厅内,读者手持题卡,兴致盎然地“穿行”于跨越千年的文明载体之间。从殷商的神秘甲骨、汉代的居延简牍,到承载八桂智慧的古典文献,再到记录民族记忆的金石拓片,大家通过识读甲骨文、寻找并背诵广西古诗词、与NPC对诗等任务,一步步解锁文明密码,在互动中亲近典籍、触摸历史。
展厅之外,游园会设置了丰富多元的互动体验区,巧妙融合传统习俗、科技趣味与自然探索。猜灯谜区将谜语藏于二维码中,读者扫码即可参与答题;手机小游戏轻松还原节日习俗,吸引众多读者指尖轻点,踊跃参与;特别设置的观星体验区邀请大家通过天文望远镜遥望明月,探寻广寒清辉,感受天宇辽阔。
传统文化体验区同样人气高涨。非遗拓印团扇与雕版印刷体验点前排起长队,读者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嫦娥奔月”“花好月圆”等主题作品,墨香与纸韵交织。一旁的特色集章区,“吉祥话”“劝学诗”“百鸟衣”及“甲骨文十二生肖”系列印章首次集体亮相,方寸之间,尽显雅趣,成为读者游园过程中一份可收藏的文化记忆。
场内多处主题打卡装置也悄然成景。馆舍门顶“兔保安”亲切迎宾,树梢诗词灯盏摇曳生姿,巨型经折装“四时读书乐”与传统灯笼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诗意团圆的中秋画卷。读者在打卡、互动之余,还收集了“福”点,将限定文创好礼带回家,让传统文化的韵味从馆内延伸至日常生活。
据悉,“阿图家的中国节”是广西图书馆精心打造的传统文化推广品牌,通过创意活动、趣味互动、主题展览、文化讲座等多元形式,引导读者在书香氛围中沉浸式体验节日习俗。本次活动既延续了“晒书习典”的千年文脉,又为“月满人团圆”的中秋传统注入时代新意,让佳节在缕缕书香中更显温情隽永。
原文链接:http://nnwb.nnnews.net:8080/nnwb/20250930/mhtml/page_04_content_000.htm#page4
报纸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