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10-24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浏览: 次
近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主办的“2025年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总结座谈会暨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城市主场活动(桂林)”在桂林举行,广西图书馆馆长秦小燕出席活动,并作为组织单位代表发言。

广西图书馆作为组织单位代表发言
广西图书馆围绕“巩固古籍保护成果、凝聚青春力量”的目标,精心组织策划“2025年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广西行”活动。活动于7月8日在广西图书馆启动,历时三个多月高效推进,圆满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古籍保护“青春答卷”。
启动仪式嘉宾与志愿者合影
活动期间,广西图书馆联动区内外8所高校,共招募18名志愿者,与广西古籍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了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志愿服务团队。为夯实团队专业基础,累计开展了9场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培训活动。活动期间,组织志愿者走进古籍修复室、地方民族文献阅览室、古籍与近代文献阅览室,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寻历史的脉络。同时,活动还结合“钟灵毓秀 桂生于斯——典籍中的八桂文化展”“翰墨琳琅——广西珍贵古籍展”“石韵生辉 民族之光——广西人口较少民族拓片展”等原创展览,让志愿者们领略八桂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外,还通过全区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培训班、晒书活动等平台,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深化对古籍保护工作的认知,为广西古籍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筑牢人才根基。

古籍基础知识培训
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志愿者们通过“书影补录+数字化审校+阅读推广”轮岗模式,细致而系统地开展古籍普查、古籍数字化、古籍阅读推广活动等三大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志愿者团队累计完成了1035条古籍书影补录,7000余筒子叶书影审校,修正文字识别错误超200处,数据准确率稳定在98%以上,提升了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成效。

开展古籍普查数据完善工作
在品牌联动方面,广西图书馆依托“阿图籽”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的影响力,打破古籍保护“单打独斗”的局限,积极联动主流媒体扩大社会声量。此次活动先后获得人民网、文旅中国、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有效提升了古籍保护工作的社会关注度与公众参与度。
本次活动依托“广西典籍博物馆”“中华经典传习所”“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平台,精心策划了4场丰富多样的古籍阅读推广活动。参与者们通过简策制作、雕版印刷体验,与古老的文明亲密对话。活动巧妙地打破了古籍与公众之间的隔阂,让古籍从“库房”走向公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开展古籍阅读推广活动
近年来,广西图书馆高度重视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开展“百部经典课程进校园”“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将古籍保护课程系统化植入广西高校。另一方面,以“阿图籽”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为纽带,搭建“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平台,联动社会力量升级校园古籍课程、打造校园实践圈,深化图书馆与高校合作,成功构建起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社会力量协同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古籍保护工作深化拓展。
“2025年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广西行”的圆满落幕,标志着广西古籍保护工作在专业化、年轻化、社会化推进道路上又迈出关键一步。下一步,广西图书馆将持续深耕古籍保护领域,积极开展古籍保护志愿服务行动,不断探索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新路径、新模式,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八桂文化根脉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