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广西各族人民的共同节日。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壮族“三月三”为全区民族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四日例行放假两天,这是广西各族人民的一件盛事,大家欢欣鼓舞。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广西各族人民,终于有了自己法定的共同的民族节日,这是生活在在八桂美丽家园的12个世居民族-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人民,共享自治权利的体现。
专家在讲座中从四方面内容作分析介绍,一、广西多民族聚居格局的构成;二、“三月三”民族节日的历史由来。三“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内容及社会功能,四、将壮族“三月三”将定为法定民族的意义。
专家重点介绍了壮族“三月三”-歌圩-歌仙刘三姐。提起壮族“三月三”这个节日,大家便会想到壮族歌仙刘三姐。传说宜州的下涧河是刘三姐的故乡,现在设有刘三姐乡,还建有刘三姐的广场、塑像、画廊、刘三姐音乐喷泉,每年“三月三”举行刘三姐的山歌比赛。人们常说广西是歌海,歌圩是集中的表现。有民间传说“三月三”是刘三姐传歌所倡导,又说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聚会唱歌-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歌圩和刘三姐早已名扬四海,成为广西的文改品牌,但凡广西人也都往往引以为荣,而津津乐道,因为这是广西各族人民的文化创造,也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集中表现。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