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手机扫描以下二维码
img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戏剧形式。广西民族民间戏剧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精髓,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显性载体。据史料记载,戏剧艺术在明代时的广西已存在。清末民初,广西的戏剧文化发展到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戏剧建设得到重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剧目、优秀的少数民族戏剧演员也不断涌现。据统计广西有桂剧、彩调剧、壮剧、粤剧、邕剧、壮族师公戏、白话师公戏、平话师公戏、侗戏、苗戏、牛娘戏、牛哥戏、鹩戏(又叫勾嘴戏)、客家山歌戏、桂南采茶戏、鹿儿戏、文场戏、唱灯戏、毛南戏、丝弦戏等20个剧种,涉及语种、方言众多。其中,以红遍大江南北、饮誉海内外的《刘三姐》,以及《哪嗬咿嗬嗨》、《歌王》、《咕哩美》、《大儒还乡》、《瓦氏夫人》等为代表的广西民族民间经典剧目曾多次荣获国家文华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数十项。
戏剧名家

桂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地方剧种之一,产生于清朝中叶以后,盛于清末民国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广西人民喜爱的地方戏。 在桂剧成长的历史中,出现过一代又一代的表演艺术家,宛若群星璀璨。桂剧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事迹为人们所感动,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以马君武、欧阳予倩先生为代表的戏剧家,在极为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举办“西南剧展”,推动桂剧改革,培养了一批以小金凤尹羲为代表的桂剧表演艺术家,他们为桂剧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历史不应淹没这些表演艺术家,在国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后,桂剧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忠安先生,1947年生,桂林市人。原广西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舞台美术设计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广西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擅长中国戏剧写意人物画、写意书法和舞台美术设计。 其设计的京剧、桂剧、彩调、壮剧、粤剧等数十件作品,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所参与设计的《大儒还乡》、《霸王别姬》等多部大型戏剧分别获国家精品工程奖、文化奖、“五个一”工程奖。 张忠安先生出自一个艺术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萌发了以画作传的想法,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有了一定的积累。桂剧名伶画传是张忠安先生第一个系统的戏剧画传,他于2011年2月将这一系列作品赠送给广西图书馆收藏,共计27副。这些作品不仅有艺术价值,还有地方文献价值。我们将他的作品展现给广大读者,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