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

广西图书馆开展2016年文化遗产日宣传推广活动

发布时间:2016-06-14分类:工作动态责任者:浏览:

分享到:

       2016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为宣传展示古籍保护成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广西图书馆积极发挥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职能,举办专题展览、知识讲座和古籍修复、传拓演示体验互动等活动,让公众畅享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的血脉,凝结着数千年中国文化的结晶。但时间的流逝却让大量古籍散佚,存世的珍本更因量少而鲜为世人所见。6月6日-13日,广西图书馆举办专题展览,揭开仿真彩印的“新善本”--《中华再造善本》神秘面纱并撷取其中的精品进行展示介绍,让读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一场海内外珍本古籍的饕餮盛宴。作为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再造善本》通过缩微、扫描、原样彩印等现代印刷复制技术对我国古代各时期的珍本古籍予以完整、系统地再现。其入选书目达1300多种,在数量上超过了《古逸丛书》《四部丛刊》所选书目的总和,规模十分可观。《中华再造善本》实行 “同书同版配补”,使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同一部书分藏几地的,此次得以合璧。在印制工艺上,《中华再造善本》采用质地优良的宣纸精印;封面颜色为仿清代内阁大库藏书的磁青色,配以米黄色的题签,书卷气极浓;装帧则依原书分别采用线装、经折装、卷轴装等,古朴而典雅,让读者充分体验阅读原书的乐趣。此次展览对启发公众了解古籍、认识古籍,增强对古籍保护的意识,倡导公众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配合此次展览,广西图书馆在6月11日文化遗产日上午举办“古籍修复与传拓体验活动”,让读者亲手DIY,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拓技术至少在1500年前就已经在我国问世了,传拓术为我们保存了众多的文献资料、博大精深的汉字书法、美轮美奂的绘画、巧夺天工的镌刻艺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古老发明的功能已经或多或少被高科技所替代,但是,具有古老的中国文化元素的传拓技术仍在沿用,继续发挥着重要的贡献。在图书馆活动现场,从事古籍修复、传拓工作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手把手示范古籍修复技艺、传拓技艺,鼓励并指导读者亲自体验修复及传拓技艺,在古籍修复区,小读者们手拿锥子给古籍钻孔,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穿针引线。 传拓技艺也让读者们兴致盎然,他们按照工作人员的细心揭开拓好的纸张,简约朴实蕴含古风韵味的画作让人眼前一亮。当天的活动让广大读者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遗产日活动当天,广西图书馆还邀请广西中华文化促会俱乐部副会长,南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芭蕉香火龙之乡传承人李武康作“广西民间文化历史典故”的讲座,讲座中专家就芭蕉香火龙的来源、麒麟舞的传说和斗竹马的传奇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广西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和民族习俗深入作了生动介绍,现场丰富的图片展示和专家即兴的民俗表演让听众领略了广西传统民间文化的深厚底蕴。
       2016广西图书馆文化遗产日宣传推广活动,让全区广大读者得以近距离地接触优秀文化遗产,更好地理解了历史积淀创造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对引导公众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古籍的良好氛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