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

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成果展分别在京、宁、沪三地巡展

发布时间:2015-01-16分类:工作动态责任者:浏览:

分享到:

为充分展示广西民族文化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唤起全社会对抢救、保护民族古籍的重视,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与自治区民委古籍办积极组织策划“八桂遗珍: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成果展”广西民族古籍保护成果的巡展,分别与中国民族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合作办展,今年3月、11月、12月展览在北京、南京、上海3地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壮、瑶、苗、侗、仫佬、毛南、京、回、彝、水、仡佬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典籍。由于历史的原因,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大多散藏于民间,鲜为人知,而且保护保管条件恶劣,亟需抢救发掘。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广西多次组织进行民族古籍的普查、搜集工作,系统地搜集、整理了11个世居少数民族古籍,使得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典籍得以为世人所知。

“八桂遗珍——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成果展”分成果展与实物展两部分。成果展介绍了广西各民族古籍、入选国家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古籍、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及广西民族古籍保护现状。其中重点是介绍《麽破塘》《农老》《三千书》等40部广西少数民族珍贵古籍。每部古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其版本、行款、内容一一进行揭示,选取的图片具有代表性,介绍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层次清晰,极具观赏性、学习性。实物展则集中展出了20部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以壮族、毛南族古籍为主,内容涉及民间宗教、字书、民间故事传说等,之中不少入选了国家或广西壮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是极为稀见的民族古籍珍品。

此次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成果在京、宁、沪三地巡展,是广西各民族古籍的集中展示,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间文学等,让观众近距离地接触这些民族文化遗产,感受到广西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民族古籍的保护、整理与研究水平,必将在客观上促进各民族历史文化和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为各民族团结、繁荣、进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