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资讯/媒体报道

[南宁新闻网]“石韵生辉 民族之光——广西人口较少民族拓片展”亮相广西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5-10-13分类:媒体报道责任者:浏览:

分享到:

记者:陈蕾编辑:韦玮责任编辑:唐秋艳值班编审:卢超


在历史的长河中,石头以其不朽的质地,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印记。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策划推出“石韵生辉 民族之光——广西人口较少民族拓片展”(以下简称拓片展)。展览以拓片为媒,创新性地将民族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展陈语言,让深山里的文化遗产走出历史尘封,焕发新生,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载体。

读者观展。(广西图书馆供图)

京族、毛南族与仫佬族,在漫长的岁月中扎根大地、绵延生息,孕育出脉络清晰、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步入拓片展展厅,仿佛走进了一条连接古今的石刻长廊,44件珍贵拓片凝结成“海韵京石”“石载仫佬”“毛南石魂”三大篇章,宛如镌刻于石上的民族史诗。

展览拓片。(广西图书馆供图)

“大清国钦州一号界碑”拓片,是海岸线上不变的坐标,默默诉说着京族的边海往事与沧海桑田;“于公旧治”摩崖石刻,铭刻着仫佬族人民对“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深切缅怀,质朴情感蕴于字里行间;而“谭家世谱碑”的拓文,清晰记载了环江谭氏毛南人的迁徙轨迹与家族发展,镌刻下鲜活的家族记忆。

此外,那些散落于各民族村寨的判词碑、乡约碑、造桥修路碑等,如同一扇扇窥探历史的窗口,清晰映照出各民族的传统规约、社会秩序与淳朴民风。与之呼应的京族喃字、仫佬与毛南土俗字典籍,则以独特文字记录了古老仪式与传说,成为民族精神与集体记忆的鲜活载体。

民族古籍。(广西图书馆供图)

展览亦突破静态陈列的局限,在互动体验中实现文化的生动传递。观众可以亲手操作拓印设备,体验从清理到揭取的全过程,制作一张“电子拓片”;可以借助听音设备,聆听来自乡野的原生态民歌,在旋律中感受深厚民族情怀;还可以通过民俗互动游戏与纪录片展映,在轻松氛围中理解民俗知识,完成一场跨越媒介的文化对话。

互动体验区。(广西图书馆供图)

据悉,本次拓片展是广西图书馆依托各方面文化资源打造“出圈”特展的又一次创新尝试,该馆将围绕碑刻传拓、民族文化等推出一系列展览衍生宣传活动,让读者在书香中触摸八桂大地的文化脉络,以阅读为纽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原文链接:https://jxpub.nntv.cn/s/202510/11/AP68ea63b65e0e409557800d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