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25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ly浏览: 次
《南国早报》 2017-09-25 龚文颖
编者按:
诵读经典,体会万里河山的辽阔
对话圣贤,感受千年文字的优美
循着诗文,在汉字织就的锦绣中穿行
伴着韵律,在声韵汇成的河流中漫游
9月24日,南国早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举办的“2017广场经典诵读”大型公益活动圆满收官。
在南国的初秋,“2017广场经典诵读”活动成为我们和广大读者的一份美好约定。今年9月初,由南国早报和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主办,广西图书馆、广西少儿图书馆、南宁市图书馆协办的“2017广场经典诵读”活动启动,吸引了广大市民踊跃参与,在朝九晚五之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些诗意的可能。
百样诵读,百味人生
众多大小读者,在经典诵读中分享了爱和美好。
参加本次经典诵读比赛的孩子们,来自南宁市区和周边地区的40多所学校,。由于比赛有年龄限制,我们还“忍痛”谢绝了不少上初中、高中的孩子。
经过海选历炼、评委点评,24日上午的少儿组决赛,孩子们的表现堪称“脱胎换骨”,《小王子》和《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爆款”篇目扎堆的情况少了,孩子们挑选了更适合自己的篇目。
听孩子们朗诵,真是件愉快的事。悦耳的童音,轻快的配乐,让听者不知不觉也跟着微笑。一些孩子的朗诵声甫起,台下就有听众疑惑:“现在是在播放原声带吗?”这另一层次的夸奖,又引来各种笑声。
相比起对于孩子们的天真单纯,成人组的诵读更显能体现人生百味。
成人组的参赛者罗凤琦选择了余光中的《乡愁》,因为她自己的故事“与诗的前半部分很像”;。
参赛者冀雅梅在朗诵肖复兴的《母亲》选段时,声音带着一丝哀伤,。她告诉记者,参赛前她先阅读了指定的25篇参赛篇目,读到《母亲》时就哭了——自己的母亲也是突然离世,每当读到关于母亲的这些文章,都让她特别有感触。
参赛者徐彤则选择了《致橡树》,她认为这是“经典中的经典”,。诗歌作于1977年,为摆脱十年浩劫的人们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她最欣赏的,是作品中体现出了女性的个人尊严和地位的诉求,乐于与他人分享。她娓娓的朗诵、得体的举止,为自己摘得一等奖桂冠。
在成人组决赛中,还出现了一对“夫妻档”参赛者。罗荣剑、黄矫燕平时都喜欢诗词朗诵,此次他们以一首配合默契的《美丽中国梦》摘得二等奖。评委们对此也颇为欣赏:“夫妻搭档很难得,两个。他们俩人在肢体语言、眼神、站位上,都能比单人诵读显得自然、,而且互动感强,。希望他们在节奏、断句上加以推敲,朗诵的感染力会更强。”
特别的奖,给特别的你
两场海选、一场决赛,一连3场的2017广场经典诵读活动,最后评选出了一批一二三等奖和一批优胜奖。除了证书和奖金,南国早报还为参赛者们准备了不同的纪念品,以期让读者们常记此刻。
“广场”和“诵读”两大元素,是南国早报和天天正能量发起活动的初心。本报特别订制了带活动LOGO的“笔记本+笔”文具套装,以及绿城女作家手绘的漫画图案书袋,赠予每一名参加海选的成人和孩子,希望他们大方分享博览群书、能读能写、博览群书大方分享。
少儿组和成人组决赛后,评委们分别进行了详细点评。
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梁谷子认为,这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每位选手都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
演。
广西艺术学院教授播音主持专业副教授郭琳表示,希望大家进一步加深对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等的准确理解,才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诵读。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播音主持专业老师杨晓静提醒说,选手们应继续加强朗诵技巧的学习,尤其是手势的运用。
比赛结束,选手们上台留念,下了台却久久没有离开,与评委、“对手”们热烈交谈,彼此留下联系方式。本次诵读活动,呈现出参赛面广、年轻化等特点,令人欣喜——其实这也是我们的愿望,“为爱诵读”,爱书也好,爱人也好,只盼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打开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