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资讯/新闻动态

觅端砚文化传中华墨彩——广西图书馆第三期“阅读者”活动《纸上端砚博物馆》赏析分享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8-05-23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bgsbgs浏览:

分享到:

最美人间四月天,我们吹着暖风,在生机勃勃的春日里读书;最柔初夏五月风,我们品茗阅读,让端砚重生如夏花绚烂。广西图书馆于5月19日成功举办第三期“阅读者”活动《纸上端砚博物馆》赏析分享会,为即将到来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掀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新浪潮。

本次读书活动邀请第六届出版物获奖图书《纸上端砚博物馆》总策划俞大宁老师带领读者一起探索端砚传统文化,了解文房四宝之一端砚文化经久不息的人文情怀。俞老师结合书中图片和文字,对端砚的历史、坑种、石质石品、工艺流程、砚雕艺术、当代名家精品,历代端砚文物等,作了详细生动的介绍,引领读者赏析书内古代馆藏及民间藏品“箕形砚”“端石百一眼砚”“千金猴王砚”“端石双龙戏珠砚”“顾二娘制佛手端砚”“三足钟形雄风端砚”的坑口特点,质、纹、色及文化底蕴;赏析现代名师“阿房宫砚”“晋唐心印砚”“中华宝鼎砚”“硕果累累砚”的石品花纹特点及人文内涵。

俞老师有浓厚的英雄情结,他特别详细地介绍了宋代岳飞正气砚。他首先赞美砚本身:“端溪石坚实,久磨锋芒不退;石性纯净无瑕,石质细腻滋润。”又赞美铭文者“志节如磐石坚,抗金卫国,还我山河的意志永不可变;操守清白,绝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此砚台后转到南宋另一位民族英雄文天祥手上,文天祥在砚上刻铭曰:“砚虽非铁磨难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岳飞和文天祥都是南宋爱国的民族英雄,他们借助砚台表达尽忠报国,忠贞不渝的决心和对理想的追求,寄托坚如铁石的爱国之心。历史英雄人物的文房四宝砚台贯穿中华络脉生生不息,吟唱出我们古往今来共同的家国情怀。

俞老师还将自己收藏的“渔舟唱晚”“江阁幽居”等七方砚台带到现场供读者观赏。他将这些砚台的文化历史娓娓道来,最后指出:现在砚台的实用功能已经逐渐淡化,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端砚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仍拥有着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人文情怀是砚之根脉,也是端砚文化不断超前发展的动力所在。从中华文物鉴赏的角度、以更加通俗的方式去理解中华文明,通过欣赏文物,得到一些启发,去体会我们历代祖先的文明积累和创新精神。最后他希望读者抱着欣赏的态度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通过视觉、听觉方面的感知,加深认识。

此外,俞老师还就《纸上端砚博物馆》这部手工制作大成之作编审过程进行阐述,该书历时三年,动员超过100位业界知名专家协助完成采编,最终得以把历代馆藏端砚、民间藏历代端砚、历代端砚著述、端砚铭文选录、现代制砚名家及其作品、现代制砚大师简介等全部包含在内,并由砚界专家详细论述了包含产地、砚坑、石质、石品、鉴赏、收藏等全部端砚文化内涵。该书不但是一部学术宝典,它的体量及特殊设计,更使其堪称一件艺术品、收藏品。

精彩纷呈的互动交流让读者流连忘返,意犹未尽。参加活动的读者在我馆读者群里留言:今天有幸能够一睹端砚的风采,聆听俞老师的精彩分享,对文房四宝的古砚、名砚增长了很多见识,非常感谢区图各位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努力,红茶书香与端砚笔墨相得益彰,十分期待下一次读书活动的到来。另一名读者来自广西社科院,曾经给国家图书馆和我馆捐赠过其撰写的书籍,也是端砚爱好者,现场即兴赋诗习砚一首:“老庄孔孟三千年,两晋二王石磨穿。千古文化一支笔,百尺竿头一方砚。”更是掀起了赏析活动的又一次高潮。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了中华文房四宝之一砚台的独特魅力,感悟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而且对中华民族优秀砚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广西图书馆愿继续同各位读者一道,赏端砚之渊,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传中华墨彩。

  • 俞老师精彩讲课瞬间
  • 余老师与读者一起赏析《纸上端砚博物馆》
  • 余老师与读者分享自己的藏品
  • 读者共赏端砚
  • 原来触摸砚台是这个感觉
  • 这个端砚好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