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7-23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bgsbgs浏览: 次
2018年7月14日至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办了第一期传统文化夏令营。此次夏令营课程设置有明确次第性,力图赋予参与者传统文化的真实体验,兼顾专业知识和趣味性。40名学员在三天的学习里,依次完成了古籍装订、从山歌到古诗吟诵、剪纸课、古籍鉴定基础、书签制作、《三字经》要义六门课程。
14日早,夏令营以带有仪式感的古籍装订课程拉开序幕,由刘婕与马晓娟两位老师授课,带领学员用四眼线装装订夏令营教材和宣纸笔记本。并邀请了书法老师陈勇教大家毛笔执笔和运笔基本方法,学员兴致勃勃的装订好自己的教材和笔记,并题上诸如“寒秋雅集”“四十二章经”等名字。
教材形式上以传统古籍的排版方式排版,用朱丝栏、半叶十行、行十七字,白口、左右双边,双对黑鱼尾。另外,版心有“敷文书院”四字及刻工名:“航”。从书叶反折、对齐、加封面、打眼、订线、帖书签、写书签,尽可能还原古籍线装程序。力图让读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14日下午,由兰旻老师讲授《从山歌到古诗吟诵》课。“三月三”是广西基于自身民族文化资源重点打造的文化项目。故而也是此次课程涉及的内容之一。讲课从“刘三姐”山歌入手,讲广西山歌特征,介绍 “三月三”节俗、讲解民歌与《诗经》的重要渊源及吟诵基本规则。最后大家一起学习了《木瓜》《蒹葭》等古诗的吟诵。
15日上午,由专业剪纸老师张涛带领大家学习传统剪纸。正如小学员代表陈涵秋同学所说:“我们进行的是一种美的教育。”
15日下午,兰旻老师讲解《古籍鉴定基础》。从装帧形式的演变讲到古籍版本类型、基本结构、鉴定的基本方法,并且教大家借助网络查询辅助鉴定信息的方法。最后以14日早上装订的夏令营教材为对象,让学员按照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内容填写申报书。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真实的体验。
16日上午古典书签制作课,仍然由刘婕和马晓娟两位老师讲解。通过磨制书签,制作流苏,最后得出一枚精美的古风书签。
16日下午,由刘婕老师主讲《三字经》要义。她讲了《三字经》的版本演变过程、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及对于现代的意义,并带领大家诵读了《三字经》。
最后学员通过结业仪式总结三天学习成果,为夏令营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借阅部主任何小枝女士的见证下结业仪式以施星宇笙独奏《长白之春》开始。学员代表韦忠坚女士、小代表陈涵秋同学分别代表学员发言。赵桂峰和广西师范大学黄爱旧同学分别表演了《子衿》粤语吟诵和《古朗月行》。最后学员集体表演《春晓》《蒹葭》《子衿》吟诵,并以礼仪舞蹈《木瓜》结束,大家互相行礼,纪念这些天的美好相遇。
此次夏令营结业证书由借阅部主任何小枝为大家颁发。证书上印有鲜明的“敷文书院”印章。这是广西图书馆第一次以“敷文书院”的名义对外开展传统文化推广活动。“敷文书院”始于明嘉靖七年,为大儒王阳明所建。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为南宁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广西图书馆夏令营活动沿用“敷文书院”名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延续文化传承。
活动评选出13位优秀学员,还表彰了7位对为此次传统文化夏令营做出积极宣传的热心读者,使本次夏令营的参与人数由原定的40名人上升到70人,参与者的年龄范围从七八岁到四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