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4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bgsbgs浏览: 次
来源: 4月23日文旅中国 复工首日 | 秦小燕:我们的图书馆又“活”起来了 郭凯倩
大地开化,河流解冻,燕子南来,杨柳轻柔,春天来了。
随着疫情的好转,各地文旅单位也逐步、有条件地复工了。在家宅了多日的你,第一时间听到单位复工的消息时是什么心情?上班的第一天有哪些感受体会?对所在单位和行业恢复发展有什么思考和建议?
面对疫情,或许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少,但是记录下个体的真实感受是可以做到的。时间会冲淡我们的记忆,但是文字不会。为此,我们特推出文旅单位“复工首日”系列报道,邀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敞开自己的胸怀,用文字记录彼时彼刻。多少年以后再回首,点滴温暖在心头。
复工首日
秦小燕:我们的图书馆又“活”起来了
复工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复工时间:3月27日
讲述人:秦小燕(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馆长)
广西图书馆的重新开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当天,图书馆总共接待了1359名读者,其中,441位读者借书1480册,841位读者还书1893册。图书馆开放的消息刷屏了微信朋友圈,读者们纷纷在图书馆官方公众号上留言。“终于等到你”“太好了”“有新书看了”“辛苦”“谢谢”……当我看到这些暖心的留言时,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吾庭浅草复萌发,天地无限行将绿。3月27日,在大家的想念中,盼望中,广西图书馆再次与读者们“见面”了。
虽然上午10点才正式开馆,但8点半,全馆人员已经到位。当我走进阅览大楼时,每个人都显得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在自己的岗位上作最后的检查,整个大楼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们就要与读者重新会面了。
“大爷,让我来帮您申请健康码。”“‘即还即走’的读者可以把归还的图书放在这边。”“您可以先到大厅集中归还图书再到阅览室借阅”……图书馆的大门在10点准时打开,读者们鱼贯而入,馆员们纷纷上前为他们提供帮助指引。看着读者们渐渐出现在书架旁、阅览室内、座椅上,这一瞬间,我觉得我们的图书馆又“活”起来了。
图片左:读者排队有序进馆 图片右:阅览室内读者翻阅书刊
1月24日23时,广西拉响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警报,广西图书馆随即关闭。闭馆以来,“图书馆什么时候开放”成了微信公众号上出现最多的留言,还有读者说“我好想念你们”……其实,读者的心愿何尝不是我们的盼望?每当走进空荡荡的阅览大楼,看着墙上为庆贺新春挂的对联却无人欣赏,看着馆内出入的只有馆员熟悉的面孔,我由衷的期待与读者早日重聚,他们的身影让我安心,因为这是生活恢复正常的象征!
3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广西文化和旅游行业加快全面复工复产工作指引的通知》,为文化场馆的线下开放按下了启动键。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我立马向自治区文旅厅提出重新开放广西图书馆的申请。经过厅领导的详细调研和研究后,终于批准我馆在3月27日恢复开放。
虽然从文件出台到恢复开馆仅3天,但事实上,我们为此已经准备了将近2个月。2月3日,图书馆开始实行轮流值班制度,虽然当时疫情还很严峻,但我们已经开始为恢复开放制定预案。各部门先后开展了多次演练,馆里购买了消毒液、测温器、书籍消毒器等防疫设备和物品。近2个月来我们对预案的每个细节反复斟酌,一边调整一边等待着开放的信号。
3月27日,南宁的春意已浓。前一天,广西人民刚刚度过又一个“壮族三月三”。图书馆选择在这天开放,既是“喜上加喜”,同时也避开了周末,防止读者大量聚集的情况。
当天,图书馆外早早迎来了排队等待的读者,既有还未开学的大学生,也有年迈的老年读者。对每位读者,我们都严把防控关:要求每个人都需要戴口罩、出示健康码、间隔排队,通过安检。我们还提前购置了红外体温检测仪。当天上午,我们通过红外体温检测仪发现一位读者体温异常,马上将其带至隔离室休息。经过多次测温后,这位读者体温仍显示偏高,于是我们立即劝离,嘱咐他及时就医并将情况上报了相关部门。
工作人员集中消毒书刊
书刊自助集中归还区
为了保障读者的健康安全,图书馆所有人煞费苦心。除了按照自治区防控防疫和复工复产工作指引要求布置场馆消毒、体温检测、间隔就坐、限制瞬时入馆人数等事宜外,我们为读者提供了多项个性化服务措施。比如,我们在图书馆大门内的露天区域设置“即还即走”区,“只还不借”的读者无须进入阅览大楼即可还书;在阅览大楼一楼大厅设有图书集中归还区,读者可以在此集中归还图书后再进入阅览室借阅,同时也方便将归还的图书进行集中消毒后再统一上架;阅览室的每个书架旁都设有小推车,读者取下但不借阅的书籍可以放在小推车上,经由工作人员消毒处理后再重新上架,以方便下一位读者取用;未到馆的读者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查看实时在馆人数,避免在人流高峰期到馆……通过这些设计和服务我们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到馆的读者都能感到安心和暖心。
广西图书馆的重新开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当天,图书馆总共接待了1359名读者,其中,441位读者借书1480册,841位读者还书1893册。图书馆开放的消息刷屏了微信朋友圈,读者们纷纷在图书馆官方公众号上留言。“终于等到你”“太好了”“有新书看了”“辛苦”“谢谢”……当我看到这些暖心的留言时,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直以来,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展示和传承的场所,并不像柴米油盐那样属于生活必需品,然而闭馆以来大家的关心和关注,让我们发现我们的工作原来如此重要。尤其对于我们的馆员而言,服务读者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骄傲。我相信,他们今后也会更热爱这份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