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6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ly浏览: 次
今年6月12日是我国第十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午,广西图书馆开展古籍雕版印刷体验活动,近500名读者通过预约报名,分三场次有序参与雕版印刷体验活动,感受传统非遗技艺中蕴含着的古人智慧,在书香墨香中共度佳节。
雕版印刷始于唐朝,比活字印刷还早400多年,被称为“活化石”印刷术。上午9时许,广西图书馆地方民族文献中心连廊内,已有不少读者前来体验雕版印刷,他们中有带着孩子的一家三口,也有热爱传统文化技艺的成年读者。看着长桌上四块木雕版刷制出的精美图样,读者们跃跃欲试。广西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黄玉杏老师向现场读者介绍道:“刷版时先将少量墨均匀刷在雕版的凸出部分,盖上生熟宣纸,再用趟子打圆施压,最后双手轻轻掀开宣纸,就能印出雕版上精美的内容了。”
广西图书馆为此次体验活动准备了蕴含浓郁地方元素的雕版,有孩童莲下戏鲤的“福运连连”雕版,有反映南宁原住民取用双孖井水幸福生活图景的“双孖井”雕版,有契合端午赛龙舟习俗的“羽人竞舟”雕版,还有广西图书馆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制作的“入党誓词”雕版。读者们不仅体验了古老而珍贵的传统技艺,还拥有了一份自制雕版印刷品。
作为第十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正在八桂书屋前厅展出的“再造经典 传承文明——‘典籍里的中国’中华再造善本展”也吸引了不少读者参观。不时有家长抱起正在蒙学阶段的孩子,给孩子讲解从右往左读起的竖版书籍,一同感受《论语集解》《楚辞》《史记》《资治通鉴》等版本罕见、刻印精美的中华再造善本。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为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向全社会宣传普及非遗知识、展示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的重要节日。2009年,中国雕版印刷术入选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化发展离不开手把手的传递,广西图书馆将继续利用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和珍贵古籍资源优势,发挥文化宣传阵地作用,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可近距离感受的传统文化活动。
授课
学习成果——“羽人竞舟”雕版
手把手传授
再造经典 传承文明——“典籍里的中国”中华再造善本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