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史话》(著者:王子今 赵宠亮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2012年索书号:K877.5/10178 )在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书写材料曾经被作为重要的古代文化载体,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就是简牍。在中国文书史的简牍时代,所有的文明创造和所有的文明积累,都曾经由这种竹木材料所记录,所传承,所反映。通过这些简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当时社会的政治形式、军事制度、经济条件、社会构...
2024-08-30《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著者:李硕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22年索书号:K203/40110):本书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建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华北地区形成了杀人献祭的原始宗教。第一王朝夏朝(二里头)也沿袭了这种人祭文化,并在随后的商朝登峰造极。武王灭商后,曾模仿商人的人祭行为;武王...
2024-08-16《甲骨文有故事: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学的13堂必修课》(著者:许进雄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21年 索书号:K877.14/38354) 本书作者许进雄是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研究员、国际甲骨文权威学者。本书经过严谨的研究和考证,从商代甲骨文字出发,以图解演示说明各个文字的由来和演变,以大量图例佐证甲骨文的发现,从甲骨文说明当时的生活风俗、社会制度与祭祀卜辞等环境。全书以十三堂课的...
2024-08-02《乡土中国·乡土重建》 (著者:费孝通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2021年 索书号:C912.82/55443):《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的讲稿,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它不是对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中提炼一些“理想型”概念,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长老统治”等,以期构建长期影响、支配着中国乡土社会的独特运转体系,并...
2024-07-19《考古一百年:重现中国》(著者:杨泓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1年 索书号:K87/47320):本书在近一个世纪中国考古学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从史前时期文明串起,勾勒并重现了中国古文明不可磨灭的光辉轨迹。全书共分九大章节,图文并茂,作者精心挑选了327 幅图片作为文字的辅助说明,诸多文物和考古发掘照片十分稀见,阐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可谓大家小书。全书既有着越江跨海的视野,又...
2024-06-21传统的习俗节日是生活中最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也是我们情感的纽带、信念的支撑。合家团圆、相爱相守、缅怀故人、爱国思乡……不同的节日中包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情绪,它已然成为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符号。本书是著名文学、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以传统节日习俗为主题的散文、漫画精品集,收录与元旦、上元、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相关的精彩佳作,同时精选了先生数十幅精美漫画,图文相得益彰,值得...
2024-06-07《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30年历史文化散文的修订自选集,全书分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四个部分。相对旧版而言全书新增文章18篇,其中入选教材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等经典篇目全部经过改写、修订。新版内容与旧版相比,全新和改写的篇目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对新老读者都是一场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人文享受。堪称余秋雨先生30年来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完美结晶,每一篇...
2024-05-31从大都到上都,这是一条元朝皇帝候鸟般春去秋来的辇路,是一条从农耕文明渐变到草原文明的路。这里是山川的终点,草原的起点,贯穿长城内外,是自古以来从蒙古高原进入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北大教授罗新,一位中国中古史和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元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不畏烈...
这是一本讲中国传统音乐的、具有艺术普及功能的书,也是一本通过中华传统音乐来讲“中国”和中国人的书;是以中国传统音乐、各地民歌为脉,饱含深情讲述的“中国故事”。中国音乐究竟好在哪儿、美在哪儿?如何代表中国?如何感受各民族民歌的魅力?新音乐的力量在哪里体现?我们中国人有没有自己欣赏音乐的逻辑?书中,作者通过器乐与乐器、民歌与民族声乐、新音乐三个部分,带领读者聆听古筝、古琴、琵琶、二胡...
2024-04-26“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本书用精炼、有趣和生动的图文,介绍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讲述这个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内容及其与壮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关系。
2024-04-12一粥一饭,追溯几千载中华饮馔。一碗一筷,解密万年饮食文化史。从知味到至味,人间有味是清欢。本期“悦读有声·时光书签”为您推荐《宴飨万年:文物中的中华饮食文化史》让我们足不出户纸上看展,一起去探知这一幅幅“古人宴饮图”背后的文化底蕴。
2024-03-22本书是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进步学子、翻译名家、百岁老人杨苡的唯一口述自传。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2024-03-14